概述
零件的分類編碼系統(tǒng)是用字符對零件的各種特征進行描述和標識的一套特定的規(guī)則和依據。這些特征既包括零件的集合形狀、尺寸、精度、材料和熱處理等,也包括零件的有關功能及生產管理方面的信息,諸如零件名稱、功能要素、生產設備、工時和批量等。
編碼系統(tǒng)可分為鏈式結構、樹式結構及混合式結構三種(見表5-1)。鏈式結構中每位碼都有獨立含義,而與前一位碼無關。鏈式編碼容易掌握,但其容量較小,孤主要用于信息統(tǒng)計。樹式結構的后一位碼受前一位碼制約,是對前一位碼的更詳細說明。樹式結構容量大,但關系復雜,故使用與設計檢索。大多數編碼系統(tǒng)采用混合式結構,例如整體按鏈式結構,而其中某些碼位按樹式結構。
利用編碼系統(tǒng)實施成組技術,必須首先對零件逐個編碼。對零件進行編碼,就是將零件各有關特征用碼(即數字)標識出來,因此對零件進行編碼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零件各有關特征,按照特定的法則,逐一進行分類的過程,所標識的特征碼的有規(guī)律組合,稱為零件的成組代碼。一個成組代碼不僅標示具有某些特征的一種零件,同時也代表了具有相同特征的若干種與其相似的其他零件、零件經分類編碼后,就為應用計算機對其進行相似性分析和處理提供了有利條件。
編碼的方法有人工編碼法,計算機輔助編碼法,以及利用電視攝象機和電子計算機相結合的光電識別自動編碼法三種,其中光電識別自動編碼法目前尚只能用于比較簡單的二維圖形的編碼。
表5-1 GT分類編碼系統(tǒng)結構形式比較